西周晚期 散盤 / San P’an, Late Western Chou Dynasty, Ca 9th century to 771 B.C.E
青銅盤原來是盛水的器皿. 專家發現早在商朝的中期, 青銅器上就已經鑄有銘文, 比甲骨文的時代還早. 可是直到西周初期, 在銅器上鑄刻銘文的風氣才大大盛行起來. 像是祭祀、戰爭、賞賜等大事, 甚至連制訂契約, 都被紀錄在青銅器上.
散盤的造形與紋飾都具有西周晚期青銅器簡約端正的風格, 而散盤的命名則是來自於上面的銘文. 散盤的銘文共三百五十七字, 全篇記載西周時, 散、夨兩國土地糾紛的故事. 散盤腹部外壁裝飾夔紋, 而且有三個浮雕的獸首, 高圈足上則裝飾獸面紋. 銘文的字體奇特飄逸, 結構豐富多變, 被推崇為篆書的極致.
散盤因為鑄有契約銘文, 成為家國的重器寶物. 散盤在清朝早期的康熙年間出土, 後來被進貢到京城, 作為慶賀嘉慶皇帝五十大壽的賀禮, 從此成為皇室的收藏.